如何获得“安全感”?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成年人的依恋状态可以通过早期的父母-子女关系预测。那么,小时候没有“安全依恋”,长大就一定会成长为没有“安全感”的人吗?不!
心理学研究发现,存在这样一群人,虽然童年经历过不当养育,但成年后依然被划分为“安全型依恋”,他们拥有了“获得的安全(Earned security)”。是什么让他们的依恋类型发生转变?
①经济和社会地位。有一定社会经济地位的人,不必遭受伴随贫困而来的严重困难,可能更容易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积极的经历,克服消极的童年,在成年后变得有安全感。
②替代性支持人物。如果父母不能提供安全依恋关系,存在一个能提供支持的父母以外的成年人,有望成为儿童克服与父母的负面经历的一个重要媒介。
③一个能够提供高度支持关系的人。情感上的支持(而不是工具型支持,比如买礼物),更有助于对方获得安全感。
④参与心理咨询。长期咨询有效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咨询师充当了替代性的支持角色。与咨询师建立信任关系,让个人感到值得关心和保护,培养对自己更积极的看法。
⑤通过自己来创造。安全感,对每个人来说都可能不一样。你可以试着列出一些让你感到安全的事。
比如:挣钱、柔软的毛绒物品、每天给自己独处的时间、书、写日记、深呼吸、练习瑜伽、运动等等。
此外,在亲密关系中,设定并尊重“边界”,尝试让伴侣了解你的喜好,邀请他分享自己的喜好,促进建立情绪安全的一些边界。比如:如何逐步共享个人信息、在亲密度上传达你的舒适度、你在什么时候需要独处、什么东西对你非常重要需要尤其尊重;注意非语言交流(肢体语言);积极倾听,当伴侣做了一件我们不理解的事,尝试先别上价值判断,而是用好奇的态度,了解“你这么做的动机”。即使我们依然不同意他的观点,但至少可以创造一个没有对抗的安全环境。
祝你可以给自己安全感,也能在亲密关系里安全地展现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