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霞西安心理咨询7X24小时服务
心理咨询服务项目
联系我们

人向苦而生

时间:2019-09-18  来源:  作者:abc
说明:原创文章,转发或他用需要通知作者,违者必究,马老师原创文章中的案例部分做了修改,请勿对号入座。 
我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有个非常轰动一时的广告,一个小男孩在给妈妈洗脚,并有画外音说:“妈妈,等我长大了让您享福”;等这个男孩长大了,他又告诉妈妈说:“妈妈,等我考上大学让您享福”;等这个孩子上了大学,他又告诉妈妈说:“妈妈,等我结婚了让您享福”;等这个男孩结婚了并且有了孩子,他的孩子又告诉奶奶说:“奶奶,等我长大了让您享福”。------这个享福的想法一代又一代,循环往复,妈妈何时才能享福呢?难道幸福是个幻象?是一个理想?是一个目标?苦才是真正的人生过程?
佛教认为人追求的本身就是向苦而求的,人也是向苦而生的,生的意义在于死,生死并存,苦的意义在于求乐,苦乐一体。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离别、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世间的人没有人能逃脱的;尹立博士讲到“十二因缘”时候,告诉我们说:“爱是有感受而来、感受是有感触而来、感触是因为“六入”(眼、耳、鼻、舌、身、意)而来、六入是因为后面的“名色”、“名色”(对立)是因为“识(过去的习气)、行(无意识时刻在向外投射)、无明”,“无明”,是我们对自己的投射不明白,明了投射就是佛,就是觉悟,就不去投射了”。看来,人摆脱不了苦、消除不了苦,在于认识苦的原因。
尹立博士说:佛教中的“苦集灭道”讲的是整个人生都是苦的。这个苦,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方面的含义是---苦苦。苦苦就是大家都感受到的苦。比如生病了,身体不舒服是一种苦。感冒,如果很严重,出不来气快憋死了,就是一种苦苦。人都会去逃避苦苦,这是苦的第一方面的含义。第二方面对于苦的看法是人生有乐苦,我们世俗觉得乐的东西在佛教看来都是苦,佛教为什么会认为那是苦呢?是因为当我们的心向外求乐是一种不能自主的状态,这个乐,是被外面乐的东西所左右,我们是掌控不了它的。比如看电影儿我们会乐,但是这个乐不是从自我内部生发的,是外部的诱因让我们乐的,这个乐,是我们向外在求来的。当我们去求乐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动荡不安的。外面那个引起乐的因素消失了,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内心是空虚的、是动荡不安的,这是一种乐苦,第二种苦就叫乐苦。人在找乐子,就证明不乐,找本身就是一个很苦的东西。苦乐参半的那个乐,其实就是一种苦。这种乐是从外面来的不是从里面来的,我们什么不干的时候内心是不能乐的。第三种是行苦,一般人是活在苦苦和乐苦中的,觉察不到行苦的。成为罗汉的时候才能知道什么叫行苦,行苦是生命的基础状态,当我们不去寻乐子的时候,我们是觉察不到这种苦的,因为下面行苦在起作用,在寻乐的过程中乐苦会越来越多。佛教说的苦有三苦,苦苦、乐苦、行苦。佛教说人生不可爱,人生不可意,人生不可乐。只有稳定的心理状态的人才能承受人生的苦空无常。
  佛教说人是向苦而生的,在我临床中的案例中也有类似的感悟与心得。强迫症案主Q,30多岁、男性、软件工程师,因为听到鼠标的哒哒声音而发生强迫思维。他每天大脑都在高速计算题,每时每刻都在计算中,他很担心出错,害怕领导批评,Q非常恐惧别人说自己不好。Q自我功能受损,自我力量受限,无意识中的情结突显。在Q小时候,母亲总是忽视他的感受,自己跑出去打麻将,并且总是会发无名火并当着很多人的面扇他的脸;父亲则总是控制他,凡事总是要听父亲的话,父亲永远是对的,高考填写志愿,找什么样的工作和爱人,都由父亲做主。案主Q就变成了永远是父母手里没有长大的孩子,父母(外界)对案主来说是唯一评判的指标。案主的自我-情结-自性轴受损。案主的情绪中有自责(不如被人,道德惩罚),气愤(不公对待、无法释怀),哀伤(不可挽回、不再拥有),恐惧(不能确定、无法逃避),这些情绪的存在驱动了他的防御机制,造成了他反向自身,并躯体化,由此得了强迫症。从佛教对苦的认识来试分析一下强迫症对于案主来说就是为了得到外部世界的一个认同,为了得到一个“对”字,案主对“对”的探索,就是人对“乐”的追求,案主向外求“对”的认可,内心是动荡不安的。案主向外追求“对”是一种折磨:夜不能寐、食不甘味、痛不欲生的苦,就是一种乐苦。对与错和苦与乐是事物发展的两个极端,来访者的执着追求外在的认可,没有内心的信仰,内心的元神向往求,也是在追求“名色”下(12因缘)的一种分辨心,“对”变成从小到大的信仰,希望得到认同和表扬,他一遍一遍的重复思维,强迫计算的过程,就是“无明”向“行”投射的过程。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得病,内心无法挣脱痛苦和烦恼,即来找我们做分析。心理咨询师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的症状和原因包括对症状的态度即决定了疗愈的可能性。 
苦,作为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刻骨铭心的体会,我也是自己的体会。在40岁之前,我也在追求的外界的“美貌、荣耀和虚名”。这种外在的求乐的过程,让我内心很受伤,因为这是“求不得”的,我无法抓住外在种种;这种求的本身让我葬失了一切快乐,有段时间就像得了郁抑症似的痛苦和煎熬,这是佛教中的乐苦。40岁后开启了学习荣格深度分析心理学之旅,用了三年时间来分析自我、领悟自我、接纳自我,成为自我。学习的过程也是充满了艰辛和困苦。人常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十五年的探索与追求,虽然没有“头悬梁锥刺股”象先人那样刻苦,但是自己也因为学习付出了代价,颈椎病、膝盖增生、骨密度问题等,这些问题自己深知原因所在,长时间的用功学习,忽视而导致的对自我身体的需要,这些都是人生中的“乐苦”。
学习心理学是向内探索的,是安心与觉悟的过程,学习的过程虽苦,但是通过学习认识了自己、领悟了自己、觉悟了心灵。苦在减低、在转化。让自己拥有了更多的智慧,来明了自身的“无明”,即从无意识得到转化。当我明了更多的“无明”的时候,苦就会更少。
佛教中的苦在于认识与发现,在于觉悟与自性。佛是我、我是佛,人向苦而生,在于觉悟! 
“心经”中教化众生解脱苦的方法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心经中人的苦用空性来解脱的对于人来说认识苦的原因就是转化即是空性
苦对人来讲永远存在,苦是一种常态,苦也是对立统一;人向苦而生,在于认识与理解!
2018年5月完稿
西安心理咨询

关于春霞西安心理咨询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我们的优势

西安春霞心理咨询服务范围 青少年心理咨询 婚姻情感心理咨询 人际障碍心理咨询

家庭问题心理咨询 情绪困扰心理咨询 职场压力心理咨询

联系我们 029-84386566 地址:西安市南二环西段丰庆公园
E动空间1408室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春霞西安心理咨询 陕ICP备20230074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