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霞老师原创文章,转发需注明出处,违者必究!案例已经改编,请勿对号入座。
今年暑假期间,一对父母带着儿子慕名来到春霞心理咨询室,父母坚信儿子得了“多动症”,怀着急切的心情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据父母说,儿子(化名聪聪)有“多动症”,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有一些小动作,不是动动前边的同学,就是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有时会和左邻右舍的同学说话,搞出点小闹剧。老师经常找家长谈话,使得家长很困惑。在和家长交流时我注意观察孩子,坐在沙发上的聪聪双眉紧皱,显得很不开心,但聪聪坐姿端正,象个小绅士一样彬彬有礼,只有妈妈允许他说话时,聪聪才会讲话,看不出来孩子有父母所说的“多动症”。为了配合临床观察的有效性,给聪聪做了多动症心理测量、注意力测验、给父母做了问卷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多动症诊断量表,提示没有多动或冲动;注意力测试提示,聪聪存在轻微的注意力不集中,存在有时容易分心、走神,但是构不成多动症。父母问卷答题结果,各个因子得分属于正常范围内。
聪聪今年12岁、男孩,上初中一年级,是个聪明、懂礼貌的孩子,曾两次考上重点中学,但是去年考上后,妈妈觉得考的不理想,担心聪聪学习跟不上,又让他复读了一年,今年聪聪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现在就读的这所重点中学。
为了排除父母的干扰,让孩子打开心扉,对咨询师说出心理话,我让家长到大厅坐坐,我要和聪聪单独谈谈。
聪聪见爸爸妈妈走后,脸上立刻有了笑容,紧皱的双眉舒展开来,心情显得很轻松。
在和聪聪的交流中得知,聪聪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为了让聪聪有个好的环境学习生活,从上小学开始就长期和在大城市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对孙子百般溺爱,但爷爷奶奶的生活方式使聪聪很不习惯。
聪聪有很多心理话不知道说给谁听,他自己很憋闷,很压抑,有时候非常想念自己的父母,想把自己想法和要求和妈妈爸爸说说,但是爸爸妈妈总是工作忙,连来看他的时间都没有。妈妈倒是常常抽出时间来看看聪聪。但是,妈妈对聪聪要求很严格,每次来看他时,妈妈都会训他,并要求聪聪象妈妈说的那样去做。聪聪给我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小时候我做数学题,妈妈总是要求我用她的计算方式解题,我如果用自己的方式计算,即使算出的结果和妈妈算出的一样,也不行,妈妈就会说她的方式简便、有道理,妈妈就是这样一个比较固执的人。不允许我有半点与她要求不符的事情发生。要求我时刻听她的话”。母子相处极不融洽。
聪聪非常喜欢爸爸,觉得爸爸可以理解自己,想把自己的心理话说给爸爸听,但是,聪聪很难见上爸爸的面,每逢寒暑假才能见上爸爸,聪聪想念爸爸时,爸爸都说自己工作很重要,不能来看聪聪,这使得聪聪心里甚为不快。聪聪心里烦闷时,常常一个人跑到外边摔石头,踢石头来发泄自己心中的郁闷。许多时侯,聪聪觉得逗逗同学,打打闹闹之后,心理很畅快。
在和聪聪谈话时,还发现孩子学习压力很大,晚上作业非常多,很晚才能休息,早上不到六点又得起床,每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白天上课时,精力难以集中、经常走神,也很难保持好的坐姿。用聪聪的话说,如果坐到座位上不动,坐的时间长了容易瞌睡。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认为聪聪父母所说的“多动症”,其实并不是什么多动症,而是聪聪以不恰当的方式表达了他正常的心理需要。
12岁的孩子正是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孩子在生理上正处在青春期的早期,尤其需要父母的关心和呵护,父母在外地,把孩子放到爷爷奶奶这里,看起来是为了孩子学习好,但是孩子常年见不到父母,交流情感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压抑的负性情绪不能以恰当的方式得以释放,这时,孩子就会以自己的方式(挑逗他人,踢摔石头)来引起他人注意,以满足与他人交流的心理需要,或者达到宣泄情绪的目的。
男孩子到了青春期更需要父亲的关爱和影响,父亲能让孩子感到力量和安全,父亲也是男孩子今后成为“男人”的榜样。比如说父亲对问题的认识、情感反应、行为方式等,会不知不觉地对孩子产生示范性教育。同时,当男孩和母亲关系不融洽时,父亲这个角色常常会发挥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过这个咨询案例,作为春霞心理咨询希望给所有为人父母者一个启示,这就是,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要疏忽了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这个“亲子关系”之中,包含了太多的内容,诸如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之间感情的培养,两代人心身的共同成长等等。闲暇之余,父母们不妨想想,自己孩子的优点有多少?缺点或不足在哪里?孩子学习、生活的环境条件怎么样?孩子的好朋友多不多?都是哪些朋友?这段时间里,孩子在想什么?有哪些问题?心情怎么样?……?总之一句话,你对自己的孩子了解有多少?换一个角度你还可以想一想,孩子心目中的父母是什么样子?你的教育理念正确不正确?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教育效果如何?为什么?怎么办?
如果你有教育孩子中的苦恼,请电话预约我们,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给你提供帮助。029-84386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