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体会与分享
沙盘游戏治疗是一种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是运用意象进行治疗的创造形式。它的特点是在医患关系和沙盘的自由与保护的空间中,把沙子、水和沙具运用于意象的创建。沙盘中所表现的系列沙盘意象,营造出沙盘游戏者心灵深处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持续性对话,以及由此而激发的治愈过程和人格发展。
人为什么会得心理疾病呢?当心理容器不能容纳一些东西的时候,就会转换成症状表现出来。我们中国的词语“危机”,拆解开来就是危险与机会,危险与机会是并存的。我们的身体在生病的时候,总是希望医生给我们有效的药物来只好自己的病,心理生病的时候也总是寄希望于心理医生,希望别人能快点想办法帮自己解决问题。真正的治愈因素其实在于自己,心灵具有自主性,它的力量比其他任何治疗都强大,当人的心灵遇到危险时,自己就有机会去治愈。沙盘游戏是一种非指导的治疗方法,治疗师为来访者提供一个受保护的自由的安全空间,通过感受沙子和自己创造的世界来感受唤起的童心,找到回归心灵的途径,达到自愈的治疗效果。申荷永老师说“一沙一世界”,虽然沙盘游戏是简单的,但来访者的创造性是无限的,游戏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治愈,他可以在自己的世界中寻找到他所需要的和缺失的东西,得到心灵的充实与发展。在我自己以前的沙盘游戏体验中,总是想着去分析挖掘每个意象背后的含义,想着它到底代表了什么,潜意识里想表达什么,现在回头看完全是错误的。用意识去分析无意识,真的是像乘一叶小舟去大海里打渔,也许能看到鱼的身影,但始终无法捕捞到鱼。沙盘游戏是要去用心感受的,而不是抽丝剥茧那样去具体分析。
蔡成后博士的报告是表达性治疗技术及其应用。沙盘游戏是一种艺术治疗形式,同时,艺术治疗的形式是多样的。有时候语言很难表达一个人的内心,而作品就是把情感转化成客观产物,这样的作品用意象直观地表达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而意象呈现的就是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联结,能够展现一个人的心理历程。艺术治疗的关键是自由表达,不要给任何束缚和局限,重视其创作过程的展现才是重要的。表达性治疗的理论基础是积极想象(积极想象:意识与无意识的相遇,整合成新人格的过程)。大体的步骤是:确定媒介——营造气氛——表达沟通——理解和感受作品。我觉得表达性治疗是非常好的,因为它不像传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那样不停地由咨询师或者治疗师来咨询、制定方案、执行计划、效果评估等等,而是给来访者提供了一种自由的受保护的空间和气氛,让其自由表达自己的无意识,也就是无法用语言来传达或表达的东西。表达性治疗是一种艺术治疗,但它并不强调艺术性,任何人都可以用自己所具备的能力和想表达的感受在这种安全的环境中得到一种新的意义的整合。我自己很喜欢用绘画来表达,沙盘游戏、绘画等形式都是很好的方法。
冯建国博士的“沙盘游戏中的积极想象”,由于我个人能力的欠缺和经验的不足,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认识。但他说的“触景生情”四个字让我感受很深。在沙盘游戏中,“景”就是沙具,它能代表着外在世界,而“情”就是能体现内在世界的无意识或者感情。沙具只是一个简单的模型,但是在来访者眼中,沙具是有生命的,是活的,他们会赋予其各种各样的不同的代表意义,治疗师要学着去理解,去感受,去体会来访者的世界,虽然也许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所以不用去努力分析,应该注重感受和体会,及在这个过程中心路历程的变化。积极想象强调心灵的真实性和自主性,虽然我不懂具体指的是什么,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努力去体会的。
李江雪博士讲的是“沙盘处理丧失”。丧失不仅是死亡或者离开,还有失去未来的各种可能性。一个人的成长总是伴随着丧失,可以说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面临丧失。每个人面对丧失的表现不同,摆脱悲伤和痛苦的时间段也不同,这和一个人的性格、敏感度和感情的深浅程度都有很大的关联。尤其是青少年面对重大丧失的时候,如果没有充分地哀伤,这种消极情绪也许就会被压抑到潜意识之中,再次爆发的时候更具有危险性。表示丧失的仪式和风俗其实是一个面对丧失的哀伤过程,具有重要的心理意义,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发泄和面对的过程。如果面对重大的丧失没有任何的哀伤过程,也许就是一个人封闭了自己的情感,从而会对以后的人生和人格都会有重大的影响。联想自己身边的朋友,确实是这样的。沙盘游戏是一种非语言的表达,这种方式对面对丧失的人来说是温和的,比其他治疗方式更有效和直接。
高岚老师讲的是“儿童的沙盘游戏治疗——母子关系与儿童的自我与客体”。老师说身体的意象表达了孩子不同的心理功能。基础意象代表着活着、存在的状态,功能意象是孩子请求和需要的表达,喜悦意象伴随着快乐和笑容(这个,没做过母亲,真心不怎么了解,没什么大的体会和感想)。孩子的自我意识是在他的情感经历中慢慢形成的,母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自恋的母亲总是把孩子当做要呈现给别人的客体,所以孩子自体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写道:不知道多少父母仅仅关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听话、是不是带给自己乐趣、是不是让自己满意,而不关心孩子有什么想法和感受,甚至从来没有兴趣去尝试了解自己的孩子。当孩子自体的发展受到限制时,他在沙盘中表现出来的就是自我滋养,自己迈向更高水平的自我自主。回头想想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现在的人格发展,真的有很大的关系。
李北容博士的“意象之涌现”讲的也是沙盘游戏的治愈因素探讨。意象引起的积极体验是沙盘游戏的意象治疗。她的调查是沙盘治疗师的问卷调查与SPSS数据分析,将治疗师的意象分为三个维度:1.无意识涌现:创造性的沙画,自己觉得很不错的体验;2.意识感受激活:自主、清醒的积极的察觉;3.记忆再认知:情结(创伤、经历)。意象能将情绪情感有形化和人格化,通过积极想象达到心灵的自发性和自主性。意象是有心而生的,意象自心而成,心灵自行而愈。意象是自发涌现的,能够将说不出的情绪感受进行描述。
第三届全国心理分析与沙盘游戏大会不仅是一些沙盘治疗师的精彩报告,也有一些心灵花园志愿者的案例报告,深深地打动着我们。心灵的力量是强大的,沙盘游戏在无形之中达到了治疗的目的,也获得了心灵的成长,我们志愿者并不是去献爱心,而是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获得着一种“自我救赎”,无法说出我的很多感受,我们这些大学生并不专业,更没有什么经验,但我们所获得心灵的成长是自己能真实感受到的,心灵花园伴我们一路前行。